“华工系”创业者,撑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半壁江山

“华工系”创业者,撑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半壁江山-创新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刘博,原文标题:《他们来自华南理工,VC追着投》,头图:华南理工大学

11月17日,半个新能源汽车圈沸腾了。华南理工大学迎来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

这座位于广州的巍巍学府,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成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历经百年沧桑,华工已培养56万各类优秀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更为人称奇的是,这里走出的学生撑起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半壁江山。

小鹏汽车何小鹏、宁德时代曾毓群、广汽集团曾庆洪、威马汽车沈晖、创维集团黄宏生、亿纬锂能刘金成、洛轲汽车昌敬……这份名单很长很长。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火爆,我们看到来自华工校友创办的公司完成了一笔笔融资,“在这一行,华工系相当凶猛”。一位新能源VC朋友如是感叹。

七十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一批又一批学子从华工走出,告别校园走上中国科技战场,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中流砥柱。

从何小鹏到曾毓群,华工校友撑起新能源汽车半壁江山

中国新能源汽车隐藏着一座黄埔军校——华南理工大学。

缔造了“造车新势力”三巨头之一的小鹏汽车,何小鹏正是一位华工校友。出生于湖北黄石的何小鹏,自小成绩优异,1995年成功考入华工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毕业后,他先是加入了亚信公司,后又在2004年拉上大学校友梁捷一起创办了UC优视。后来在2014年,UC以43.5亿美元卖给了阿里巴巴。一夜之间,37岁的何小鹏实现了财富自由。

2017年,何小鹏的儿子出生,也促使他想做一点日后让儿子骄傲的事。此时,曾在广汽研究院任职多年的夏珩、何涛创立了小鹏汽车的前身——橙行智动,而何小鹏是这家初创公司的天使投资人之一。辗转之下,他选择全职加入。2020年8月,小鹏汽车赴美上市,何小鹏站上了IPO敲钟舞台。

在造车界奋战的,还有一位华工老学长,即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被外界誉为“彩电三剑客”之一。1956年出生于海南临高的黄宏生,大学就读于华工无线电工程专业。毕业后,黄宏生先是进入国企工作,后在1987年辞职下海,创立了日后鼎鼎有名的创维集团。令人意外的是,当黄宏生来到53岁时,却又一头扎进了新能源汽车制造,创建了开沃汽车集团。

“十年前,当我二次创业初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时,除了要应对这一陌生的行业,还要抵挡旁观者讥笑和怀疑的目光,或许从开始他们就认定我是一个进入汽车行业的失败者,他们猜测我这个‘家电佬’究竟能在汽车行业待多久。”黄宏生曾回忆。

而刚刚诞生的千亿独角兽广汽埃安,背后的掌舵者也出自华工。1961年出生的曾庆洪,从广州客车厂一名汽车修理工做起,用二十余年时间升任至广汽集团副总经理,并在2002年进入华工,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6年,曾庆洪出任广汽集团董事长,正式执掌这只汽车巨无霸。在他的主导下,广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新能源转型,新能源品牌埃安应运而生。今年10月,广汽集团宣布埃安完成 A 轮融资,共引入 53 名战略投资者,融资总额 182.94 亿元,刷新了国内新能源整车行业最大单笔融资纪录。

还有一位享誉全球的华工校友,便是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1968年,曾毓群出生在福建宁德一个农民家庭,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本科毕业后,他先被分配到福建的一家国企工作,后又来到东莞新科磁电厂做一名工程师。

1998年,他考入了华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系,取得了硕士学位。此后,曾毓群与当两位老同事共同创立新科源科技(ATL),主营消费类产品电池,凭借拿下包括苹果在内多家大厂的订单一举打开市场。

2011年底,曾毓群果断将ATL的汽车动力部门剥离出来,成立了宁德时代,专注于电动汽车、储能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短短十年时间,宁德时代迅速崛起成为动力电池绝对霸主,市值更是一度突破万亿大关。

而曾毓群的老对手,亿纬锂能创始人刘金成,同样是华工校友。出生在湖北沙洋县的刘金成,1981年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物理化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刘金成到一家国营工厂工作了5年。此后,刘金成受聘担任德赛能源科技副总经理,负责手机电池、碱性电池等产品的开发生产。

创业的念头也在刘金成心中萌生,于是他在2001年成立了亿纬锂能的前身惠州晋达电子有限公司,仍然去做锂电池。期间,刘金成还继续了求学之路,拿下了华工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时至今日,亿纬锂能位列全球动力电池企业前十,最新市值1640亿元。

放眼望去,还有诸多华工校友活跃在新能源造车一线: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长安福特总裁何晓庆、宝能董事长姚振华、大洋电机董事长鲁楚平、华锋股份创始人谭帼英、通达电气董事长陈丽娜等等……队伍浩浩荡荡。

今年,VC/PE追着投华工学子

 

深圳一位VC投资人曾分享过一段经历:他从2019年开始,沿着华工校友圈,挖掘到了几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项目,结果发现对方核心团队几乎都是毕业于华工的理工男。

“在这一行,华工系相当凶猛。”这话放到现在,依旧不假。今年,我们看到一批华工校友陆续完成了融资,他们遍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蔚然壮观。

此前,造车最新势力——洛轲汽车的融资情况流出,传闻获得来自美国对冲基金Coatue、红杉中国和IDG资本等机构约2亿美元新融资,投后估值达到20亿美元。这是继上一轮获得由腾讯领投、红杉中国参投的1亿美元融资后的又一笔融资。而这家名不见经传的车企,背后掌门人正是石头科技创始人兼CEO昌敬

1982年出生,昌敬从小就是一名学霸,1999年考入华工计算机专业,并获得学士和研究生学位。毕业后,昌敬先后就职于傲游天下科技、微软中国、腾讯等公司。直到2014年,他决定创业杀入扫地机器人赛道,成立石头科技,并用6年时间成功科创板IPO敲钟。如今,造车成为了昌敬的新事业。

还有动力电池,也冲出一匹华工色彩浓厚的黑马。今年5月,巨湾技研获得近10亿元A轮融资,国内多个知名投资机构参与了本轮投资,并且得到了老股东的持续追加投资,估值超过80亿元。成立于2020年9月的巨湾技研,是广汽集团内部孵化的一家动力电池企业,董事长是华工教授及博导向东,CEO则是来自华工的博士裴锋。

2007年,刚从华南理工大学博士毕业的裴锋,进入到广汽研究院工作,并受命组建广汽新能源团队。2010年,广汽意识到发展新能源汽车必须要突破核心三电技术,因此便决定重资投入研发。此时巨湾技研的前身,只是一支刚刚起步的先进储能材料研究团队。直至2020年9月,巨湾技研正式在广州注册成立。

惺惺相惜也在华工校友圈中上演。今年7月,博雷顿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由星航资本、仁发新能基金与麦顿投资联合领投,中集车辆、上海科投股份、科升资本共同投资。其中,小鹏汽车为星航资本战略基石出资人,而博雷顿科技的创始人陈方明同样毕业于华工。

2004年,陈方明毕业于华工工程力学专业。早年,他曾创立了易津资本,着眼于高精尖技术,聚焦新能源领域的硬科技,具有超过10余年风投经验。随后在2016年,他在上海成立了博雷顿科技,业务覆盖清洁能源生产、储存,利用全产业链可为用户提供风光储运绿色能源管理一体化方案、纯电动工程机械、矿用卡车、重卡等创新产品,以及基于矿山、港口、工厂、物流园等场景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锂电材料也充斥着华工校友的身影。今年8月初,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商锦源晟完成新一轮融资,由正心谷资本领投,联动丰业、科控丰泰、高林资本、朝希资本、国策投资、CPE源峰、辰韬资本、长石资本跟投。成立于2011年的锦源晟,主营新能源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冶炼及深加工,锂离子电池正极前驱体及正极材料的研发及制造,动力电池与材料的回收及梯次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锦源晟创始人梁丰,正是锂电巨头璞泰来的董事长。1968年出生的梁丰,本科毕业于华工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随后又进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深造。他职业生涯的前期是在投资和资管行业工作,曾于2003年1月至2010年5月,先后任职于中信基金和友邦华泰基金。此后,梁丰决定投身创业,先是成立上海毅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又与前同事陈卫一拍即合,杀入了锂电赛道,在2012年成立了璞泰来,后者最新市值近800亿元。

同一个月,微容科技宣布完成B轮及B+轮融资,合计金额近20亿元人民币。坐落于广东略显偏远的云浮罗定市,微容科技投后估值超过80亿元,背后既有OPPO、小米、华勤通讯、闻泰科技等产业机构,也有晨壹投资、联想创投、正心谷资本、招银国际、国投创业、粤科等知名VC/PE机构。而这只新晋独角兽背后,创始人也是一位华工校友——“彩电三剑客之一”的陈伟荣

1959年出生的陈伟荣,早年毕业于华南理工无线电专业,职业生涯起步于康佳集团,一直做到了康佳总裁。浮沉多年,他在2017年再度创业,回到家乡罗定成立了微容科技,专注于车规MLCC,如今成功打入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还有不计其数的华工校友在汽车产业链公司担任着高管或技术骨干。用何小鹏的话来说:“如果你是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你想要造车的话,只要在校友群里面吱一声,学长们就已经帮你把供应链给搞定了。

为何会是华工?

华工校友凭什么占据了新能源汽车半壁江山?

这要从华工的一段历史说起。以工见长的华工,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早在20世纪70年代,华工就开设了汽车专业,且在8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展汽车电动技术的研发和教学,出版了自编教材《电动汽车学》。这里有一处细节:华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是该校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拥有多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这意味着在汽车领域,华工已深耕四十余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南理大学校长高松曾梳理,华工的秘诀之一在于提早布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着力培育新能源汽车领域急需的复合型、交叉学科人才,为行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高度集成综合的创新行业,对具有跨学科、跨行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据了解,华工有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此外,汽车零部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和机构先后在华工建立。

而秘诀之二则是华工不仅推动学科交叉,还十分注重产学合作。高松曾介绍,车辆工程等专业推行“五位一体”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广汽集团、东风日产、亿纬锂能、蓝微新源等企业深度参与汽车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全过程。

秘诀之三在于“+智能”培养模式。随着AI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最重要的落地场景之一,更是演变成一场智能汽车之战。为此,华工不仅继续加强新材料、新能源、自动化、车辆工程等优势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还更加重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通过实施‘+智能’培养模式,强化人工智能基本技能培养。目前,华工已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还建设了8个人工智能辅修微专业。

“科学研究要顶天立地”这是华工一直以来恪守的理念。所谓“顶天”,强调要担当起为国家战略服务的使命;“立地”,则是侧重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这与“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华工校训不谋而合。

每一个成就,除了个体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时代背景。正如何小鹏曾说,华工的很多校友挑选了需要长时间有韧劲的赛道来创新,因而更具爆发力。“当然,这并不是华工的校友会看天时地利,而是大家一直在做,刚好又符合国家发展规划成为政策鼓励的对象,因而乘势而起。

回想十年前,没有人会想到新能源汽车日后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时至今日,这已是一场能源保卫战,也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而一个个华工学子,意外投身到了这场时代洪流之中。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创新湾立场。如有异议,请联系创新湾。创新湾聚焦新科技、新产业,相关内容欢迎投稿。(投稿或转载请联系创新湾小编微信:EnnoBay2020)

“华工系”创业者,撑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半壁江山-创新湾

“华工系”创业者,撑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半壁江山-创新湾

领先一步看见未来

创新湾ID:EnnoBay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HTML5 canvas 标签。 下载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