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打造出的AI独角兽,去IPO敲钟了

科学家们打造出的AI独角兽,去IPO敲钟了-创新湾

这只AI独角兽终于IPO了。

硬科技IPO获悉,12月30日,国内知名AI独角兽,也是“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3.85港元/股,市值1564.27亿港元。本次赴港发行IPO持续了大半个月,开始于12月7日,但于12月13日官宣撤回修改。“二次招股”开始于12月20日,进展顺利,于23日中午结束,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据了解,在“二次招股”重启时,商汤补充了“基石投资者”的力量,为市场注入更多信心。9家基石投资者分别为中国诚通旗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徐汇资本、国盛集团、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上汽集团、国泰君安、香港科技园、希玛眼科、泰州文旅。

商汤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原创技术的领先算法公司。通过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开拓技术应用场景,将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人机交互、医疗图像、人工智能芯片等多项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实现落地应用。同时,通过自主建立原创深度学习平台Parrots和深度学习超算中心,深化人工智能商业生态,加大在无人驾驶、智慧医疗、深度学习芯片、增强现实平台等方面的研发投入,争取以原创技术赋能更多产业。

在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商汤科技与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并称为“AI四小龙”。在商汤之前,其他三家企业均已启动IPO计划,随着商汤科技招股书的披露,“AI四小龙”的神秘面纱也全部揭开。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尽管商汤科技并非创办最早的AI公司,但从营收规模上,商汤已经成为“四小龙”中的第一名,如今成为“AI第一股”也属意料之中。

2020年,商汤科技的营收为34.46亿元。招股书援引沙利文的报告称,2020年按收入计,商汤科技已不仅是“四小龙”中,更是整个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软件供应商及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视觉软件供应商。

过去几年,伴随着AI行业的高速发展,AI创业也如火如荼,而在众多创业公司中,商汤科技无疑是佼佼者,在成立以后七年时间内,商汤拿下12轮总计约52亿美元的融资,从创立之初便获得一众明星机构的青睐,包括软银(持股14.88%)、阿里巴巴(持股7.59%)、春华资本(持股3.08%)、银湖资本(持股3.05%)、IDG资本(持股1.42%)等。

科学家集体发力,把企业做成了上市独角兽

商汤科技之所以能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最初的吸引力来自于其创始团队。今年53岁的汤晓鸥,是商汤科技的创始人、实控人,也是商汤科技的灵魂人物,所有关于商汤的故事,都从他开始。

1968年,汤晓鸥出生于鞍山,小时候的汤晓鸥就表现出聪慧过人的特质,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直是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14岁时汤晓鸥考入鞍山市第一中学,1985年汤晓鸥考入中科大。1990年,汤晓鸥从中科大毕业后前往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92年汤晓鸥进入世界名校——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汤晓鸥第一次接触到人脸识别算法,开始了AI领域的研究。随后,汤晓鸥通过一项项成绩,逐渐奠定了自己在AI尤其是人脸识别技术领域的地位。1996年,汤晓鸥获得麻省理工博士学位后,次年携带所学知识,回到祖国的怀抱,在香港中文大学一边任教一边做学术研究。在学霸这条路上,汤晓鸥从未让人失望。

在他的身上还有诸多标签,比如2009年获得的CVPR最佳论文奖,是有史以来亚洲第一次获得该奖项。此外,汤晓鸥曾担任计算机视觉国际期刊 (IJCV)的主编及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的主席,现在还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负责人。

据了解,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年底,取“商汤”这个名字寓意深刻。“汤”字取自汤晓鸥的姓氏,而“商汤“是中国历史上甲骨文开始使用的时期,汤晓鸥希望商汤科技是世界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开始。 

如今,在企业的管理中,汤晓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商汤的研究及创新战略设计,以及推动与领先的大学及学术机构合作,建立研究伙伴和学术研究上,公司整体运营和管理则交给了徐立,这位掌舵人同样声名在外。 

徐立,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EO,本硕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拥有十余年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经验。在视觉领域国际顶级会议、期刊上发表40余篇论文。先后在摩托罗拉研究院、欧姆龙研究所、微软研究院、联想研究院等计算机视觉研究机构访问、工作。 

80后的徐立也是一位计算机视觉科学家。2010年,徐立于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与深度学习视觉领域应用的先驱——汤晓鸥教授以及其带领的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的师兄弟联系紧密。其三个算法获得视觉开源平台OpenCV收录,L0Smoothing为图形学期刊TOG 五年论文引用之首 (2011-2015)。 

2011年,汤晓鸥、徐立所在实验室的几十个博士、教师开始研究深度学习。这是学术界最早涉猎深度学习的华人团队。2011至2013年间,在CVPR和ICCV两大全球计算机视觉世界顶级学术会议上,29篇涉及深度学习的文章中,有14篇出自该实验室。这个团队,成为了后来商汤的中坚力量。

研发投入优势明显,入不敷出的现状亟待扭转 

事实上,如果要追溯商汤科技的由来,可能是源于2014年3月汤晓鸥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当时,汤晓鸥团队发布了一项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达到98.52%,在全球首次超越人眼识别能力(97.53%)。 

2014年6月,汤晓鸥团队发表的DeepID系列算法,有逐步将人脸识别准确率提升到99.55%。正是这些技术的突破,拉开了人脸识别行业技术落地的序幕,而这,也是商汤科技过去七年在做的事情。 

根据招股书,商汤科技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软件平台的销售,其中包括软件许可、人工智能软硬一体产品及相关服务。按照来源划分,商汤科技的收入主要来自四个板块,分别是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2018年时,智慧商业是商汤科技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占比达46.1%,不过随后的几年,智慧城市的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来自智慧城市的收入达7.86亿元,占比47.6%,超过了智慧行业6.47亿元的收入。 

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软件平台的客户数量超过2400家,其中包括约250家 《财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119个城市以及30余家汽车企业,同时,商汤科技赋能了超过4.5亿部智能手机及200多款手机应用程序,其中有5款每月活跃用户超5亿的手机应用程序。 

尽管客户数量越来越多,但商汤科技对头部客户的依赖程度却越发明显。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7%、7.7%、11.9%及22.9%,同期,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则分别为28.4%、 26.3%、31.4%及59.3%。 

整体营收上,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的营收分别为18.53亿元、30.27亿元、34.62亿元和16.52亿元。与之对应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2.2亿元、10.37亿元、8.78亿元及7.26亿元。 

从营收增速来看,商汤科技2019年的收入增长率为63.3%,2020年增幅降到13.9%,这主要是受疫情的影响,商汤2020年上半年的收入为8.61亿元,这仅占2020年全年收入的24.8%。 

当然,也是因为2020年上半年较低的基数,使得2021年上半年的收入增速达到了91.87%。但是,商汤2021年上半年经调整的净亏损,也已接近2020年全年。 

在AI行业,技术能力是最核心的竞争内容。所以在推动技术落地的同时,商汤科技对研发的投入也在持续。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8.49亿元、19.2亿元、24.5亿元及17.7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商汤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营收。 

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的研发团队包括40名教授加上3593名技术研发人员,其中包括250余名博士及博士候选人,研发团队占公司总人数的68%。持续的研发投入,也帮助商汤科技构建了一定的竞争壁垒。截至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已生成的人工智能模型总数为22196个,另外,商汤在各项全球竞赛中已获得70多项冠军,发表了600多篇顶级学术论文,拥有8123项知识产权组合,包括中国的4169项专利资产及海外的3954项专利资产。

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从一项新兴技术,演变成为一个技术底座,有越来越多的行业意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并开始进行应用。实现这个过程,离不开商汤科技等AI公司的努力。 

然而,技术赋能产业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工程,这对AI公司又提出了更为艰巨的挑战,技术如何进一步突破以及如何更广泛且深入的落地,企业能否实现自我造血,这些也都是包括商汤科技在内的AI公司需要回答的问题。

迎来科学家创业浪潮,但走出实验室容易,上市不易

很多人心里会有一种固有印象,“搞科研”和“做企业”是万万不可兼得的。科研工作严谨且高难度,多少人的多少次实验与思考才能凝结出一点点的进步,而且在这过程中失败率极高,不确定性非常大。这天然与做企业赚钱所追求的“效率”、“确定性”、“规模化”“可复制”相悖。

当“低垂的果实”被摘完,科研的难度更大了——诺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延迟了6年,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大概在人生的前四十年都还在学习知识,等到60、70岁才可能达到攻克新难题的水平。生命所有的时间倾注于此也不一定能出成果,更别提把精力分出来“赚钱”了。 

但随着观念、社会分工的进步与变化,科研的道路分叉开来,一条是继续研究科学本身,一条则是结合研究与实际应用。很多人开始选择后者,科学家创业的故事屡见不鲜。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陈天石创办寒武纪。创办寒武纪的陈云霁、陈天石兄弟俩,也是妥妥的“学霸”。陈云霁1983年出生于江西南昌,9岁入读南昌市第十中学,5年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并在2002年进入了中科院计算所,跟随胡伟武研究员硕博连读,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块通用CPU芯片龙芯1号研发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博士毕业后,他留在了计算所。25岁时,陈云霁就已经成为8核龙芯3号的主架构师。29岁晋升为研究员,33岁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小两岁的弟弟陈天石,几乎是沿着哥哥的脚步拾级而上,从中科大少年班追到了中科院计算所。读博士期间,陈云霁的研究方向是芯片,陈天石主要是做人工智能,兄弟俩都对深度学习处理器兴趣十足,于是凑在一起畅想科技领域的未来时,“合体”顺理成章——做人工智能芯片,兄弟俩人就合伙创立了寒武纪。 

寒武纪作为有着中科院背景的AI创业公司,发展非常迅猛。2016年,在公司还没成立多久,寒武纪科技就率先发布了全球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IP——寒武纪1A处理器,其横空出 世打破了多项记录,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入选了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评选的十五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2017年,寒武纪先是获得包括国投创业(A轮领投方),阿里巴巴创投、联想创投等在内的1亿美元的融资,顺利升级为国内AI独角兽,紧接着相继发布了多款面向不同应用方向且性能优异的AI芯片,吸引了不少科技看客的眼球。至此以后,寒武纪一路高歌猛进,于2020年7月20日在科创板上市。 

“AI四小龙”之一依图科技,创始人朱珑博士同样也是一位杰出的人工智能科学家。硬科技IPO从其官网了解到,创始人朱珑2008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统计学博士学位,师从计算机视觉奠基人Alan Yuille教授(IEEE 院士,师承物理大师霍金),学习如何理解刻画世界;2008年至2010年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人工智能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同计算摄影学奠基人Bill Freeman教授(IEEE 院士)工作;2010年至2012年在纽约大学(NYU)Courant数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在神经网络奠基人、深度学习鼻祖Yann LeCun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期间,带领NYU团队获得国际计算机视觉算法竞赛冠军。曾在世界顶级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刊物PAMI、IJCV、NIPS、AISTATS、CVPR等发表数十篇论文。2012年,朱珑回国和前阿里云技术总监林晨曦共同创立了依图科技,以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和算法技术为核心,研发及销售包含人工智能算力硬件和软件在内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简而言之,依图科技是一家芯片和算法兼具的公司,提供给客户软硬结合的算力方案,如今已经成为国内人脸识别领域的第一梯队公司。 

人工智能行业科学家创业似乎已成为一种浪潮。 

硬科技IPO了解到,创立地平线的慕尼黑大学计算机博士、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专家余凯也是一位在人工智能领域十分有造诣的科学家。余凯在慕尼黑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后,曾任职于微软、西门子、NEC、百度。同时兼任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兼职教授,以及中科院计算所客座研究员。作为一名国际知名机器学习专家和中国深度学习技术主要推动者,余凯前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研究深度学习技术,从百度出来后余凯聚焦边缘人工智能芯片方向,于2015年7月创立了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作为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明星初创公司,地平线致力于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和芯片设计,目标是让家居和汽车变得更加智能。时至今日,近六年时间,地平线已发展成国内唯一一家实现汽车智能芯片前装量产的企业。从天使轮到C7轮,地平线集结了一支史上最强的VC/PE和产业资本队伍,前景不可估量。

由此可见,在科技投资和科技创业变成了热点的大时代背景下,科学家创业越来越稀松平常,但从科研到创业甚至到企业上市可谓道阻且长。在科技创业初期,科学家有科研能力、只要技术先进就可以创业,但到了创业中后期,若没有做出产品的能力,光有技术也无法产生太大的价值,毕竟做企业是趋利的。从实验室技术到产品上线,如果无法做到大规模的量产,企业的持续发展甚至存活都将面临重大挑战。 

商汤科技的上市给了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企业提供了一种发展路径参考,也是科学家创业的一个真实写照。在科创大时代中,科学家走出实验室容易,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产品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商汤科技在上市道路上遇到了一点坎坷但最终成功上市,不过,上市只是起点,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期待看到商汤科技扭转盈亏局势的一天。

本文相关内容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硬科技IPO。硬科技IPO是科技新媒体创新湾旗下品牌,聚焦关注和报道硬科技IPO企业。相关内容欢迎投稿。(投稿或转载请联系硬科技IPO小编微信:LinkedBay)

科学家们打造出的AI独角兽,去IPO敲钟了-创新湾

科学家们打造出的AI独角兽,去IPO敲钟了-创新湾

聚焦新上市,专注硬科技

硬科技IPO:EnnoClub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HTML5 canvas 标签。 下载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