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松山湖,一个湾区奇迹

20年松山湖,一个湾区奇迹-创新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城视(ID:wscgdz),作者:未来城视原文标题:《松山湖,如何改变大湾区?》,头图:网络。

改变湾区的湖

1980年代,国家建立深圳经济特区,东莞升格地级市,香港制造业迅猛北上,深圳及东莞崛起了世界工厂

然而,与北京、上海相比,深圳及东莞的基础科研力量大幅落后要想进军“科学的前沿”,它必须从源头去寻找产业进化的新出路。中国三个经济实力最强的都市圈,科技企业数量不相伯仲,但深圳的大学数量远低于京沪。

2000年松山湖,面对转型升级的呼唤,种下了科创的种子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成立。继而成为大湾区产业聚集迁徙的必经之地。

20年松山湖,一个湾区奇迹-创新湾

松山湖全景

松山湖刚刚诞生时,中科院向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提交一份重要的科技愿景——“中国高能物理和先进加速器发展目标”。

经过6年筹划遴选,2006年中科院与广东省达成共识,“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落户松山湖散裂中子源定址生态零污染、地质结构超稳定的松山湖,成世界第四座、中国第一座超级显微镜。历经11年建设,松山湖散裂中子源,作为研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大大推动了大湾区的科研产业进化能力

继散裂中子源之后,中科院在松山湖还布局材料实验室南方光源等重大科研设施。

20年松山湖,一个湾区奇迹-创新湾

正因松山湖先行一步,继而推动深圳在16年后,即2018年在松山湖南端成立光明区,正式布局光明科学城,两者合力成为中国第四个综合性科学中心。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在大湾区未来科创路线图中,扮演核心引擎角色。

20年松山湖,一个湾区奇迹-创新湾

从松山湖启动的“大湾区科研带”,将使莞深港一线相连的产业,以真正的自主创新,迎接世界科创竞赛。

现在以深莞为核心深圳都市圈,高科技企业密度明显高于京沪都市圈“松山湖式”的创新将让大湾区,拥有更壮阔的科创未来。

深圳都市圈制造业和高科技企业密度全国第一,是产业进化的沃土。

20年松山湖,一个湾区奇迹-创新湾

科创大聚集

大科学装置让松山湖成为大湾区科研的金字塔,而华为的到来,则是松山湖迈向产业高地的重大时刻。

20年松山湖,一个湾区奇迹-创新湾

从深圳、广州到上海,中国科创顶尖企业,纷纷在松山湖布局。松山湖已经聚集国内A股上市企业5家,上市后备企业41家,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60家。

20年松山湖,一个湾区奇迹-创新湾

科技人才的大集聚,吸引香港城市大学、大湾区大学,广东医学院、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等名校,组成湾区又一大学城。

‍2021年12月,90.5平方公里的“松山湖科学城”总体规划出台,计划5年引进1万名高层次人才,

成为科学大家的乐土。

松山湖 VS 粤海街道办

20年守望,松山湖创造了中国科技园的新历史,也成为东莞发展最快区域。

松山湖的更大价值或许在于,它创造出与著名的粤海街道办不同的新型科技园区模式。粤海街道办表现为高密度、大进大出通勤方式;松山湖则倡导生态化、低密度、职住一体化模式。

 

20年松山湖,一个湾区奇迹-创新湾

一个在海湾崛起,一个在湖畔养成,两种城市形态,两种创新和生活方式,两个城市价值的顶端。

20年松山湖,一个湾区奇迹-创新湾

深圳南山科技园和高新区周围,密集的高楼

20年松山湖,一个湾区奇迹-创新湾

东莞松山湖的生态化城市形态

松山湖新型发展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深圳人。松山湖是深莞之间唯一的反向通勤的地方,到松山湖上班的深圳人远超到深圳上班的松山湖人。

20年松山湖,一个湾区奇迹-创新湾

20年松山湖,一个湾区奇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创之城的未来模样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创新湾立场。如有异议,请联系创新湾。创新湾聚焦新科技、新产业,相关内容欢迎投稿。(投稿或转载请联系创新湾小编微信:EnnoBay2020)

20年松山湖,一个湾区奇迹-创新湾

20年松山湖,一个湾区奇迹-创新湾

领先一步看见未来

创新湾ID:EnnoBay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HTML5 canvas 标签。 下载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