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湾专访「XbotPark」段誉:寻找“技术上限”与“需求下限”的平衡点

创新湾专访「XbotPark」段誉:寻找“技术上限”与“需求下限”的平衡点-创新湾

出品 | 创新湾(ID:EnnoBay)

访谈 | 静远

作者 | 夏至

头图 | XbotPark

创新湾导读:2014年李泽湘教授联合创立了XbotPark,“批量制造”出云鲸、逸动科技、EcoFlow正浩等独角兽,一个机器人与智能硬件创业军团也开始从松山湖走向全国。本期创新湾《科技投资派》专访了XbotPark投资总经理段誉,共同探讨消费科技投资之道。

创新湾专访「XbotPark」段誉:寻找“技术上限”与“需求下限”的平衡点-创新湾

XbotPark投资总经理段誉

回归“农耕”,“春种秋收” 

在XbotPark投资总经理段誉看来,大多数投资机构在寻找项目时,往往采取的是“狩猎”模式,等待或寻找合适的“猎物”是它们的投资之道。但他认为,投资要从“狩猎”模式转为“农耕”模式。

从源头开始系统性培养科创人才,为初创团队构建从0到1再到N的创业生态系统,通过“基地+基金”,孵化、投资和深度赋能科创企业,在XbotPark这块水分与养料充足的“苗圃”里,“春种秋收”是顺应自然发展规律。

作为XbotPark的“代表作”之一,云鲸阐释了“农耕”模式的独特优势。2016年,作为从外部引入的第一位创业者,张峻彬在李泽湘教授的亲自指导与悉心孵化下创办了云鲸,给予了云鲸启动资金,并在云鲸面临重重困难的时候给予了各种支持。此后,云鲸用三年时间打磨出了爆款拖地机器人,一路“茁壮成长”。

“技术上限”与“需求下限”的平衡

一般来说,科技消费品公司的发展以及爆款产品的孕育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新技术从产生到应用需要解决多个实际问题。 

多年早期和成长期科技领域的丰富投资经验,让段誉对消费科技领域的投资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与洞见。段誉认为,这是一个“技术上限”突破消费者“需求下限”的过程。他提出,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在于“技术上限”刚好突破“需求下限”的那一刻。如果技术上限远高于需求,通常意味着没有机会,或产品容易被模仿与复制;反之,如果技术上限远低于需求,核心器件、材料、算法等技术的突破需要较长时间,往往意味着产品无法交付,很容易一再跳票,胎死腹中。例如现在衍射光波导依然无法解决光效率不高的问题,所以市面上始终没有出现能达到消费者使用需求的AR眼镜。

此前在顺为资本,段誉曾参与投资的石头科技正是找到了这种“技术上限”与“需求下限”之间的巧妙平衡。2014年中国扫地机器人的市场覆盖率极低,石头科技看到了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团队经过两三年艰苦研发,推出产品时正好迎来了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期。段誉指出,这种恰到好处的时机,是在理论与供应链切实可行的前提下,再结合消费需求的“刚好突破”。

细分赛道,全球市场 

理论上,好项目基本来源于大赛道。但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分赛道也能跑出好项目。段誉认为,“今天小不代表明天小,早期投资的魅力就在于,今天你可能投了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项目,但在5年、10年之后,可能会变成一个独角兽。”从XbotPark跑出来的EcoFlow正浩很好地证实了这一观点。 

户外用品是一个小众赛道,大多数品类的户外用品基本都被国外品牌占据。此前,作为户外用品赛道中的一个细分领域,户外电源可以说是无人问津。但社会始终在进步,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储能技术得到了革新,产品成本也大大降低,用户对户外电源新的需求开始显现。看到了市场需求与痛点的EcoFlow正浩,根据用户的不同使用场景打造了不同的产品,快速地在国内甚至全球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段誉认为消费科技产品的系统性机会来自全球市场除了国内市场,企业还应该把眼光看向拥有丰富消费场景的海外市场,未来优秀企业的市场应该是全球化的。正如EcoFlow正浩,率先洞察到和进入了海外市场,才能在看起来“不起眼”的户外电源细分赛道上一鸣惊人。 

基于独特的“农耕”模式和消费科技投资之道,期待XbotPark未来能够培育和投出更多有代表性的科创企业。

本文为创新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创新湾聚焦新科技、新产业,相关内容欢迎投稿。(投稿或转载请联系创新湾小编微信:LinkedBay)

创新湾专访「XbotPark」段誉:寻找“技术上限”与“需求下限”的平衡点-创新湾

创新湾专访「XbotPark」段誉:寻找“技术上限”与“需求下限”的平衡点-创新湾

领先一步看见未来

微信ID:EnnoBay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HTML5 canvas 标签。 下载图片